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百科    文化百科   

小馬燈

小馬燈是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是一個戲曲流派。其習俗、表演形式,甚至伴奏的微軟雅黑;">鑼鼓、曲牌,明顯帶有吳越文化濃郁的特色。

目錄

歷史淵源 編輯本段

定埠小馬燈是地方民間舞蹈。在明代,定埠有位朝廷副使呂盛云南為官,騎一匹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來回于云南和皖南宣城郎溪縣定埠之間,家鄉(xiāng)人民為懷念他做官勤政,興小馬燈紀念他。燈會一般從正月初一開始出場、十八罷燈。由年齡在十二三歲的小孩表演。人物有前、后馬夫各一名,有關公、張飛劉備、趙云、岳飛岳云、楊再興、王貴金兀術、金太子、哈密刺(軍師)12員騎馬戰(zhàn)將,每將后面有搭伴(夫人)一名,二名金韃子隨后,共28人。戰(zhàn)將的馬是篾扎紙糊,由馬頭馬尾組成,分別綁在人物的腹前腹后。
今郎溪縣梅渚鎮(zhèn)定埠街道居委會所轄的二十九個村民組范圍,約在清同治年間(1862-1874),該地呂姓大族已有小馬燈的演出。這一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此習雖在“文革”期間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后,無論從規(guī)模、技藝及影響,至今在皖東南及蘇南的胥河兩岸,仍是一枝獨秀。

藝術特點 編輯本段

宣城定埠小馬燈是春節(jié)期間在廣場表演,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它的最大特點是人小、馬小、道具小,討人喜愛。跳小馬燈分廣場舞蹈和進家朝拜二種形式?!皵[陣”、“擺字”是跳小馬燈的主要特色。表演小馬燈,從出場到收場分為九陣,即“長蛇陣”、“烏鴉翻飛陣”、“太字陣”、“琵琶陣”、“梅花陣”、“六角陣”、“金鎖陣”、“雙龍出水陣”、“虎尾陣”。“太字陣”主要是演員跳擺出“天下太平”四字。定埠小馬燈由紀念當?shù)孛?/span>呂盛而興起的,對研究當?shù)氐膫鹘y(tǒng)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馬的制作采用夸張的手段,馬頭比真馬小,馬頸較短,戲劇人物小巧玲瓏,配打擊樂產(chǎn)生強烈的音響效果,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民間文化藝術的特點。近幾年來,當?shù)厝嗣裾匾暥ú盒●R燈的保護工作,對現(xiàn)有藝人進行排查,收集、整理了小馬燈“九陣圖”、16個臉譜等相關資料,組建了小馬燈表演隊伍。同時,把該項目納入當?shù)刂行W文體活動課程。

表演特征 編輯本段

演出的程序是:一、開堂。胥河兩岸呂姓村民,每年臘月小馬燈演出前,必掛明?呂盛夫婦畫像,十匹馬均需向其禮拜。因呂盛生前官至云南屯田副使,故此儀稱“拜副使公、副使婆”。拜畢,再至呂盛岳父母舊居地祭拜,稱“拜家婆”。二、出堂。正月初一燈班百余人,前有各色彩旗,后有吹奏樂及鑼鼓,在鞭炮聲中表演于村頭街口。村民人家接燈,都會給馬燈披紅掛彩,熱鬧非凡。三、進堂。正月十六日演完最后一場,稱“煞燈”。全班人員叩拜呂盛夫婦畫像。告示先祖助佑平安,演出成功。
演出的陣式是:一、前跑陣。有:一字長蛇陣、二角陣至八角陣、雙排龍門陣翻梅花陣。二、擺字。在“雨夾雪”的鑼鼓、曲牌聲中,擺“天、下、太、平”四字。三、運馬。分單運馬、雙運馬。四、后跑陣。有:十字八門、跑滿天星等等。每場演出一個鐘頭四十分。

?發(fā)展交流 編輯本段

盡管皖南各地多有小馬燈的演出,而傳承于胥河沿岸梅渚鎮(zhèn)的小馬燈,其習俗、表演形式,甚至伴奏的鑼鼓、曲牌,明顯帶有吳越文化濃郁的特色。演出中伴奏的鑼鼓為胥河沿岸極為著名的“十二番鑼鼓”及“小鑼鼓”,更為小馬燈的表演增添異彩。定埠的小馬燈由男童扮演。表演中的人物有《三國》的劉備關羽、張飛、趙云?!?/span>岳傳》中的岳飛岳云、金兀術金蟬子、王貴牛皋。合稱“十匹馬”。馬隊前后各有一馬夫。另有兩名小韃子(小丑)手搖小破扇,在表的陣前陣后穿梭嬉戲,以資助興。
定埠小馬燈歷年省外演出遍及江蘇高淳、溧陽、常州城鄉(xiāng),這既滿足、豐富了皖、蘇兩省這一地域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弘揚了本地的民族民間文化,影響、帶動著兩省毗鄰地區(qū)的這一活動,促進了兩省這一地域的民間文化交流,同時也引起了海峽兩岸梅渚村民旅臺后裔子孫的文化認同與關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qū)I(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跳五猖    下一篇 廣富林文化遺址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精品国精品国产久自在,亚洲色欧在线影院,国产av日产亚洲,中文日韩欧免费精品视频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