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教育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簡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的研究生培養(yǎng)機構,隸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也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最齊全的研究生院。

1978年,經鄧小平和葉劍英的親自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并開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2017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與中國青年政治大學聯(lián)合整合,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截至202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擁有16個具有博士學位的一級學科,17個具有碩士學位的一級學科,118個具有博士學位的二級學科,124個具有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擁有金融、稅收、法律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研究生院現(xiàn)有博士生導師757人,碩士生導師1132人。

目錄

歷史發(fā)展 編輯本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1949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部分科研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950年,中國科學院第一批研究所成立,15個研究所中有4個社會科學研究所。

1955年6月,建立了院系制,下設物理學部、數(shù)理學部、生物地質學部、技術學部、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四大學部。其中哲學社會科學部有7個研究所。院長郭沫若兼任哲學社會科學系主任,潘子年任副主任。

1956年,在國家制定的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草案(1956~1967年)的指導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發(fā)展起來,研究機構數(shù)量不斷增加。文革前,哲學社會科學部的研究機構達到14個。

1960年,哲學社會科學系劃歸中共宣傳部直接領導。1961年后,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不再納入哲學社會科學部的研究所。

1966年“文革”開始后,哲學社會科學系停止招生,哲學社會科學部分受損嚴重,長期處于無政府主導狀態(tài)。

1975年,教育部恢復并主辦哲學社會科學系。同年,鄧小平被任命主持國務院工作,郭沫若被任命主持國務院工作。

197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78年,經鄧小平、葉劍英親自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直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10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首批448名研究生入學。11日,研究生院成立大會暨首屆研究生開學典禮在北京電影制片廠舉行。由于當時校舍不足,研究生院不得不分散辦公,在很多地方學習。最初醫(yī)院設在北師大,后遷至北京十一中。

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從北京十一學校遷至西八房建131號,即現(xiàn)在的望京校區(qū)。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始招收海外進修生。

199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始招收出國留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1998年,在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設成為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為研究生院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1999年以后,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明確提出了“建設、發(fā)展、改革、提高”的思想。

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始招收港澳臺博士生、碩士生。

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進一步提出了“把研究生院經營好、管理好、建設好、發(fā)展好”的基本思路。

2008年4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開始籌建良鄉(xiāng)校區(qū)。同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之際,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高興地為研究生院題寫了8個大字,后被確立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校訓。

2011年4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遷至良鄉(xiāng)新校區(qū)。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17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將望京校區(qū)移交給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使用。同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望京校區(qū)改造工程。同年9月,望京校區(qū)迎來了2019級新生。

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整高校布局推進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所(所),在原有的7個本科學院、3個研究生學院、17個研究生教學部的基礎上,聯(lián)合組建了一所擁有碩士、碩士學位的科教融合學院。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共有碩士生導師1132人,博士生導師757人,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66人,教育部2018-2022年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北京高校名師(青年教師)7人。

學科建設

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7月,研究生院人才培養(yǎng)涉及的學科涵蓋6個學科,其中博士學位一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17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121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129個。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與美國杜蘭大學、斯特靈大學等國外高校合作舉辦教育項目,同時持續(xù)開展“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遴選和面向港澳臺省招收研究生工作。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資源 

圖書館:1978年8月,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圖書館誕生了。2017年5月,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其圖書館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圖書館。

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圖書館分為良鄉(xiāng)校區(qū)和望京校區(qū),總建筑面積12700平方米,11個開放閱覽室,810個閱讀座位,總藏書57萬余冊,其中中文圖書45.3萬冊,外文圖書5.3萬冊,中外文過刊6.4萬冊。藏書包括經典著作、研究專著、資料匯編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書籍。同時,圖書館還擁有200多萬種中外文電子文獻資源,有200多個可用數(shù)據庫。此外,圖書館還收藏有自建館以來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并提供電子學位論文的瀏覽服務。

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英文名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曾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1月,原名《學習與思考》月刊。該刊現(xiàn)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雜志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源期刊、中國RCCSE核心學術期刊。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史等欄目,幾乎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

科研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有教育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1個,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個,退伍軍人事務部下屬研究機構2個,中國科協(xié)1個,中國社會科學院非實體研究中心2個,合作研究機構2個,文科實驗室2個。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已完成專著12938部、學術論文147003篇、研究報告27140篇、譯著3724篇、譯文23473篇、學術資料33266部、古籍514部、教材1108部、科普讀物1819部、工具書1886部。

校園情況 編輯本段

良鄉(xiāng)校區(qū):良鄉(xiāng)校區(q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主校區(qū),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高教園于越街11號。占地610畝,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良鄉(xiāng)校區(qū)整體分為四個區(qū)域,其中東、南、北三個校區(qū)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校區(qū)包括徐特立圖書館、北湖、花海。此外,三個區(qū)域還配有教學樓、食堂、運動區(qū)、書院小區(qū)等基礎設施。博士、碩士除法學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在良鄉(xiāng)校區(qū)就讀。

望京校區(qū):望京校區(qū)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望京中環(huán)南路1號。校園現(xiàn)擁有教學樓、學術報告廳等主要建筑,以及學生食堂、宿舍、運動場等基礎設施。校園里有五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法學院、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和繼續(xù)教育學院。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法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還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碩士生、博士生在校區(qū)學習生活。校園占地37.8畝,建筑面積27000平方米。

校園文化 編輯本段

庭院徽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照w為圓形,以黃色為主色調,圓圈的上下部分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中英文名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校訓: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校訓是“好好學習,仔細思考,明辨是非就可以了”?!皥D學”出自《論語》中“孔子曰:‘信學而止于善道’”;“慎思”、“明辨”都來源于《禮記》中的“博學、疑、慎思、明辨、忠信”?!吧行小背鲎浴队洝窌械摹吧行?,那么你一定會受歡迎”。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審計學    下一篇 山東水利職業(yè)學院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精品国精品国产久自在,亚洲色欧在线影院,国产av日产亚洲,中文日韩欧免费精品视频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