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景觀景點    河流山脈   

崆峒山

崆峒山是位于中國甘肅省平?jīng)鍪械囊蛔矫}它也是古絲綢之路西口的要塞,所以它有“西來第一山”西鎮(zhèn)奇觀”的稱呼。海拔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總體規(guī)劃面積84平方公里。

崆峒山風景區(qū)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寒冷干燥,夏秋季溫暖濕潤,同時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崆峒山是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古代的許多皇帝都會游覽崆峒山,或詢問神仙,或舉行冥想儀式。其文化景觀一直在持續(xù)建設中自秦漢以來,亭臺樓閣,寺廟,寺廟,寶塔和鐘聲相繼建立,遍布山峰,山上的景點被稱為“崆峒十二景”通過近幾年的修繕,崆峒山基本恢復了它一直以來的稱呼“九宮八臺十二院”四十二棟樓2。包括朝天門、上天梯、皇城、中臺、雷聲峰等。

2007年,崆峒山榮獲中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此外,崆峒山還獲得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等稱號。

目錄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崆峒山位于中國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地處祁連造山褶皺帶東緣,西鄰鄂爾多斯地臺和賀蘭山—六盤山褶皺帶南段是六盤山東南部小關山的支脈,是鄂爾多斯盆地與六盤山的過渡帶。它有一只鳥 Xi的視角東至安,西至蘭州,南至寶雞,北至銀川,地理坐標在106° 33°之間′~106°41′E、35°35′~35°42′N之間。

氣候

崆峒山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寒冷干燥,夏秋季溫暖濕潤??偟膩碚f,崆峒山氣候溫和,雨季集中,日照充足。崆峒山的無霜期為160天,每年10月初出現(xiàn)初霜日,次年4月底終霜結束。根據(jù)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崆峒山的平均氣溫為10 ~ 22攝氏度為春季,高于22攝氏度為夏季,22 ~ 10攝氏度為秋季。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寒冷日數(shù)減少。降水分布不均勻由于山脈的影響,崆峒山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較大山的迎風坡的降水量比背風面的多東側年平均降水量為630毫米,西側年降水量僅為420毫米。

崆峒山夏季受東南季風區(qū)北緣影響,高空受印度西南季風影響降水相對集中,夏季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更多,在夏季,降水集中在7、8、在三個月中,這一時期的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25/3。特別是在7、八月盛夏,降水頻繁且不均勻。冬季全市受蒙古極地氣團影響,降水稀少,平均季節(jié)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

地質

根據(jù)地質學家的研究,在中世紀強烈的造山運動中,今天 崆峒山南部和中國東北、中國西南部形成了山間盆地,粘土被雨水沖走、砂石在盆地內堆積沉積,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膠結成紫紅色礫石,稱為崆峒山礫巖。侏羅紀初期,這一地區(qū)受到地質運動的影響,地殼上升,產生了許多新的山谷和山峰經(jīng)過長期的風雨侵蝕和流水切割,形成了各種丹霞地貌。崆峒山的地質構造是由三個平行的褶皺軸和逆沖面組成的復合背斜崆峒山位于太統(tǒng)山,殿洼—大臺子背斜和小黃峁[mǎo]山—三關口—在安山和背斜之間,它是一座古城—崆峒山—作為宋莊向斜的一部分,次級斷層發(fā)育。該地區(qū)有奧陶系地層出露、二疊系、三疊系、白堊[è]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等,缺二郎、泥盆系、石炭紀和侏羅紀地層。

崆峒山崆峒山

在地層剖面上,半馬山剖面由下白堊統(tǒng)和尚鋪組組成(K1h)這些圖案呈條狀排列。崆峒山南臺赤壁是發(fā)育在下白堊統(tǒng)三橋組地層中的斷崖懸崖高聳,相對高度差為301.7米,其整體顏色為紅色,是崆峒山地區(qū)斷裂構造活動最典型的代表。東臺絕壁也是斷崖,高聳的懸崖上部陡峭裸露,屬于下白堊統(tǒng)三橋組(K1)地層層面略向西傾斜,中下部略被植被覆蓋,為三疊系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T3Y)地層,地層似乎傾向東部,下部是正真湖。此處的三橋組(K1)與延長群(T3Y)兩套地層為不整合接觸,其邊界(面)遠看較明顯。

崆峒山丹霞峰石的形成是一條斷層、崆峒山丹霞峰石的發(fā)育是多種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了該地區(qū)斷裂的活動性、節(jié)理的發(fā)育程度;丹霞洞穴主要發(fā)育在白堊系地層中,多位于白堊系與三疊系的不整合界面上。本區(qū)下白堊統(tǒng)三橋組、上三疊統(tǒng)嘎利亞群紫紅色砂礫巖是由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紫色巖石組成的紅紅色地貌。

地貌

崆峒山由數(shù)十座山峰組成,被南北兩個峽谷環(huán)繞前一個峽谷的谷底是水鏡的上游,后一個峽谷的谷底是焉支川,兩水在山的東側匯合。崆峒山位于隴隴山脈東南部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下,其頂部平坦,中部陡峭,底部緩慢在強烈的構造活動中,通過斷層和節(jié)理的構造活動,它沿著斷層的方向塌陷并向后墜落,從而形成峽谷。

崆峒山有“五臺”,即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泰,其中以中部山峰中泰最為突出。據(jù)有關學者分析,“五臺”它是一種由剝蝕作用產生的沙漠地貌,是由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紫色巖石組成的淡紅色地貌。崆峒山境內的涇河及其分支河谷系統(tǒng)縱橫交錯并逐漸擴展,形成了一套地形非常復雜的河谷系統(tǒng),在中央臺地的大部分地區(qū)形成了完整的河谷系統(tǒng),并形成了一座孤峰、平臺、懸崖和其他地貌類型。

水文

崆峒山境內的涇河縱橫交錯,其支流河谷系統(tǒng),玩轉鄭峽、龍須溝、月石峽谷,在寺溝以北、板橋溝,依山谷或群山。崆峒山鄭丹峽,也被稱為夏倩,是涇河源頭的主流,因為涇河被切斷用于防洪和灌溉。有詩這樣形容:停留在日落時分,在午夜聞古箏。大山之志,行云流水。崆峒山月石峽從中泰南側流下,水通過紫霄宮前的小溪流入崆峒山水庫。

植物

截至2023年,崆峒山共有維管植物708種,其中蕨類植物25種;裸子植物12種;被子植物671種。崆峒山的植物主要來自華北地區(qū),其中山楊是華北地區(qū)的植物區(qū)系成分、榆、毛櫻桃等。崆峒山次生林資源豐富,以闊葉落葉林為主,交織著常綠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灌木種類繁多,主要優(yōu)勢植物為山杏、毛櫻桃、黃薔薇、中層植被由錦雞兒等90多種植物組成。藤本植物很少,包括盤葉忍冬、粗柄鐵線蓮等10余種;草藥有30多種;還有許多蕨類植物共同為第三層植被鋪平了道路。有數(shù)百種野生藥材,包括當歸、天南星分布廣泛。崆峒山不僅有豐富的高等植物,還有很多菌類,比如猴頭菇、木耳、靈芝等都有生長。

動物

截至2010年,崆峒山已知植物1000多種,已知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野生動物70多種,禿鷲被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jiù]金雕、雀鷹、鴟鶚[ è]長耳號、白鶴、金錢豹等。崆峒山的爬行動物中有龜、鱉、虎斑頸槽蛇、白條錦蛇等。魚類有鰱魚、鱅魚、團頭魴[fáng]麥穗魚、棒花魚等。該自然保護區(qū)分布有石松科植物56種、豆蛾和葡萄蛾等。鳥類有黑鳶、北紅尾鴝[qú]珠頸斑鳩、灰斑鳩-、普通翠鳥、噪鵑、白頭鵯[bēi]林鷸[yù]斑鶇[dōng]等。

園區(qū)布局 編輯本段

崆峒山以其八大建筑九宮十二院和72個石屋洞穴而聞名其杰出人物是“八臺九宮十二院”山上有風景名勝,被稱為“崆峒十二景”,分別為: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jī]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璃,河東苑韻、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臺寶塔。崆峒山風景區(qū)可分為鄭丹峽、胭脂峽、五臺、五大景區(qū)香山和十萬大峽谷。鄭丹峽風景區(qū)位于崆峒山東南部,毗鄰鄭丹湖,景區(qū)內有宣和洞、問道宮、一線天、八仙臺等景點;胭脂峽景區(qū)位于崆峒山西北部,景區(qū)內有一座天橋、胭巖插翠等景點;五臺風景區(qū)位于崆峒山東北部,有“五臺”同等吸引力 ;十萬大峽谷景區(qū)位于崆峒山西南部,景區(qū)內有一座帝都、玉皇樓、棋盤嶺、磨針觀、上天梯等景點;香山風景區(qū)位于崆峒山西部,景區(qū)內有香山寺、藥王洞、 于震宮和其他景點。 

主要景區(qū) 編輯本段

玄鶴洞

宣和洞位于文門宮東南的東臺崖上,直徑約兩米,距地面約500米。洞內招鶴廳上掛有對聯(lián)“白云依稀歸,宣和想象飛”現(xiàn)代書法家于右任書寫。據(jù)傳聞,棲息在宣和洞中的鶴最初是兩個仙女,一男一女,住在廣程子的前面他們因為朝夕相處而產生了感情當廣化為仙身回到仙界時,由于他們未完成的習俗,他被廣點化成一對鶴,住在宣和洞中。清順治十三年,平?jīng)鲋跤紊綍r看到這對仙鶴,賦詩一首,名為《崆峒元鶴記》現(xiàn)存石刻在紫霄宮;清代官員李瑛也曾在崆峒山看到兩個玄鶴飛舞他寫詩說:玄鶴高飛唳[lì]蔚藍的天空,清澈見底;有不朽的鳥在時代,所以為什么不 你今天不傳播這個消息嗎?

問道宮

文公位于崆峒山南臺下,涇河岸邊,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文宮建在河邊。有傳言說,人們一踏進文的大門不管外面的海浪聲有多響,他們都被隔絕了,甚至沒有一點聲音。傳說黃帝問余光城子時,原來是在這里的一個山洞里。涇河的龍軍得知此事后,急忙前去拜謁,想聽聽廣成仙大師的宣講。誰知道他進入洞穴后,呼吸聲就像許多河流的波浪聲無論黃帝聽得多認真,他也聽不見廣程子說的話于是,他要求仙人遵循法令,并命令多河龍軍退出門外許多河流的龍軍不得不撤退,從那時起,他要求將宮殿與河流的聲音隔離開來。宮殿里有一個走廊屏風黃帝問正殿三層小樓。石碑“黿[yuán]馱碑”大約五英尺寬,三英尺高,它矗立在這里。這塊石碑高八英尺,歷經(jīng)800多年的風雨,仍然完好無損。

八仙臺

八仙臺位于中泰西下,面積500多平方米它的東南南北都面臨懸崖峭壁,只有南面與蠟燭峰底部相連從遠處看,它像一個八卦圖,西邊與蠟燭峰底部相連它是以八仙 訪問這里。舞臺上有兩座古老的建筑,一座叫八仙大廳,東大廳西面有三座塔樓,六個側翼后來,它倒塌了,現(xiàn)在只有靠近舊址西邊的一堵墻留在那里。后來,新建成的三翼仍然完好無損,并由道士看守。

胭脂峽景區(qū)

西平臺海拔1932米,臺面狹窄,為齊云寺所在地。由于西太周圍地區(qū)地形復雜,森林茂密,秋云縈繞,因此有“棲云”之稱。道路左側的懸崖上刻有清末平?jīng)鲋鯇W義的碑文“棲云”二字。元代有一座古剎,清乾隆年間重建,名為四方三圣佛殿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建筑是2000年重建的寺廟,里面供奉著三位西方圣人,即彩色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趨勢菩薩。西臺登皇城還有一條捷徑,蛇身崖,也叫風箏翻身。

通天橋

田童大橋南面與獅子嶺相鄰它是一座通往天臺山的懸索斜拉鐵橋橋長74米,面臨100多米深。天臺山與獅子嶺相連,天臺山四周懸崖峭壁,極其危險,很少有人去古人稱這種場景為“獅子望天臺”

胭巖插翠

閆妍茶翠位于胭脂峽景區(qū)南面的懸崖邊上,地勢險要在高聳的懸崖附近的巖石中,有幾棵奇怪而高大的松樹,它們經(jīng)歷了風雨的洗禮,但仍然蒼翠高大、傲然獨立,成為胭脂峽的一處景點,因此得名“胭巖插翠”

中臺

中泰,位于整座山的中心,是通往各個景點的必經(jīng)之地和主要便道的交匯處它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東西南北四個平臺像蓮花一樣向四面八方展開,最高點海拔1927米。擁有三皇樓、崆峒山莊和“胡耀邦提崆峒山紀念碑”等著名碑銘。這里也是崆峒山的游客集散地之一,游客在這里購物、休閑、餐飲和住宿的集中場所。

東臺

東臺,西鄰中泰,最高海拔1896米,南面、東、北三面有陡峭的懸崖,東有宣和洞,西南與南臺相連,西有云霧繚繞的香山在東部,您可以將平?jīng)龉懦呛蜎芎觾砂兜耐跫疑胶吞奖M收眼底。古建筑“臥觀平?jīng)觥本妥溆诖?。東臺是觀日出、平?jīng)鍪械脑坪:鸵咕岸际遣诲e的地方。

西臺

西平臺海拔1932米,臺面狹窄,為齊云寺所在地。由于西太周圍地區(qū)地形復雜,森林茂密,秋云縈繞,因此有“棲云”之稱。道路左側的懸崖上刻有清末平?jīng)鲋鯇W義的碑文“棲云”二字。元代有一座古剎,清乾隆年間重建,名為四方三圣佛殿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建筑是2000年重建的寺廟,里面供奉著三位西方圣人,即彩色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趨勢菩薩。西臺登皇城還有一條捷徑,蛇身崖,也叫風箏翻身。

南臺

南臺,從紫霄宮門前走下臺階,東南方向有一條小路通往南臺。南臺古稱南峰,峰頂平坦,面積約四五畝在唐宋時期,這里有高聳的寺廟和古代哲學家霍爾斯。清末至民國,由道士主持,改名為田童廟,并增建了丘祖堂,供奉長春真人丘處機。1958年后,所有的建筑都被拆除了,現(xiàn)在只剩下幾千年的古柏和珍珠。你可以在南臺觀看水庫游艇,這是一個休息和玩耍的好地方。

北臺

北臺,也叫蓮花寺,位于中臺以北,是僧尼居住的地方。據(jù)碑文記載,北臺最早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它是崆峒山五臺寺之一該寺廟被古松環(huán)繞,面向東西深處,地勢險要,視野開闊是丹霞地貌的絕佳觀賞點之一。古時建有觀音堂、西方三圣殿、蓮花寺等。

皇城

皇城(太和宮),位于崆峒山主峰馬鬃山,地處兒童 宮(即天仙宮)在皇城東側,是整座山道教的主要建筑它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共有靈官殿一座、太白殿、獻殿、無量祖師殿(真武殿)凌霄殿、藥王殿、天師殿、太上老君樓有八個大廳。明朝嘉靖年間,它是由駐扎在平?jīng)龅耐鹾埠退钠拮庸栀浗ㄔ斓摹K嫉丶s200平方米,建筑風格是在寺廟上建一座寺廟、殿內有殿、殿后藏殿。它被認為是尋求兒孫的特別有效的地方,因此是皇城景區(qū)中最受歡迎的地方。

玉皇樓

玉皇樓位于真武殿也稱為凌霄殿后面,真武殿是供奉道教最高統(tǒng)治者玉皇大帝的,兩側是金玉良緣寺內還立有四尊雕像,山墻上有兩幅壁畫,分別是掌管生死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郎。道教崇拜的最高神是老子標準普爾quot一氣三清quot,也就是玉清和元石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明確的道德佛,其次是“四御”,即玉皇大帝、北極度紫微大帝、南極度勾陳大帝、后土皇地祗[zhī]玉皇大帝是第一位,被認為是真正的統(tǒng)治者,因此被供奉在最高的地方。

棋盤嶺

棋盤嶺,又名鐵騎坪,位于雷圣峰建筑群底部,面向錚鳴峽隱約可見涇河自西向東流,因廣成子與赤松子博弈而得名。棋盤嶺三面朝天,面積約360平方米平臺中央聳立著幾棵千年古松。在今天的棋盤上 崆峒山上有一個古樸的青石棋盤,旁邊是一個傘狀的古松,已屹立數(shù)千年“觀棋松”相傳是光和遲松子兩位神仙經(jīng)常下棋的地方。山脊上還有三座寺廟和菩薩殿。

《棋盤嶺碑記》,矗立在四海龍王廟,描述了:相傳軒轅燈在崆峒問道,崆峒是第三代建業(yè)之地,但他遇到第二位仙人時,下了一盤棋,到達道后返回后人稱之為棋盤嶺,石室是廣成子的修行之地。后人還為棋盤嶺寫了一首詩:洞仙留下了一個石頭棋盤,人們在安靜的地方看著它;談十九路黑鷺千年來云寒;坦如方罫[guǎi]自然是平的,不允許任何人非黑即白;唯紫陽吸野鶴,滄桑寄閑情。因此,棋盤嶺被稱為“天下圍棋第一地”。

磨針觀

磨針觀位于藍韻亭之上,建于明嘉靖年間它是一座六邊形重檐磚石結構建筑,是山上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這是為了紀念李山 的母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觸摸無量祖師修得正果的地方。在景觀中,有彩色雕塑,如子琪袁俊研磨杵以教育神靈的雕像,墻上的彩色景觀人物懸掛雕塑和頂部的佛教六字真言:唵[ǎn]嘛、呢、叭、彌、哞”它被認為是俯瞰崆峒山風景區(qū)中部和東部景觀的最佳地點之一。

上天梯

上天梯建于唐代貞觀年間,由崆峒山祖師仁智禪師開鑿它的名字源于宗教達到天堂的含義。梯子就是登頂隧道,石峽壁里的磚石就是梯子、它在清代進行了修復,并在改革開放后進行了三次修復,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長80多米,寬2.5米左右,369級以上,三星3級,66大順6級,99比1級9級。在梯子中間的懸崖上,有“黃帝問道處”中間部分的左側是石雕“棋盤嶺”山路危險處有鐵柱和鐵鏈保護。這個梯子的傾斜度是45度、65度和75度,民間經(jīng)常有這樣的詩句來形容天梯:一寸只是一步,天門攀鐵柱,只有在這里旅行才能到達天堂。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香山峰北,宋元以后幾經(jīng)廢立民國29年,道士李成順集資重建觀音寺,但在1958年被毀。20世紀80年代初,任主持重建了大雄寶殿,殿內繪制了十六臂觀音像,并將青獅分為兩部分、文殊與普賢白象像。香山寺雖然稱“寺”,歷來由道士擔任住持,這也是崆峒山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

藥王洞

王耀洞位于盛蕾峰底部,始建于明朝。洞內塑有“藥圣”孫思邈“坐虎針龍”像以及扁鵲、華佗 美國豐富多彩的雕像一直是求醫(yī)問藥者的禮拜場所。20世紀90年代初,在牌面東側的北石洞內開鑿了一個洞,周圍的洞與明珠廊相連,洞頂在東面建有三大殿。寺后建筑北面有3座崖翼,上下一體。王耀廟門口懸掛對聯(lián)“仙藥醫(yī)山虎,仙術助生海外龍”

遇真宮

于震宮位于王耀洞穴上方在明朝,被封在平?jīng)龅臐h王凡是根據(jù)神話中的真武大帝的故事建造的,模仿武當山的模式,五蓮的創(chuàng)始人被供奉在中間、太乙救苦真人、一幅真實的妙龍畫像,寺廟內壁上刻有壁畫,展示了無量祖師的真實畫像和徒弟的畫像。

熱門事件 編輯本段

2020年8月8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文化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共平?jīng)鍪形?、平?jīng)鍪腥嗣駨V播電臺主辦美國政府“交響絲路,問崆峒”平?jīng)鲠轻嘉幕糜喂?jié)開幕式暨“寫意關山唱梯田”主題晚會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4日在甘肅省文化旅游廳舉行“隴上記憶-我的記憶展走進了崆峒山景區(qū)”活動中,隴東南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齊聚崆峒古鎮(zhèn)。參加展演的非遺傳承人均為隴東南地區(qū)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21年5月16日,2021年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在崆峒古鎮(zhèn)舉行(崆峒山站)和平梁第八屆登山挑戰(zhàn)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0多名專業(yè)運動員和登山愛好者參加,共同分享戶外登山的快樂。

2022年12月23日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如意甘肅就在眼前”網(wǎng)絡媒體宣傳推廣團前往本次活動的最后一站平?jīng)鍪嗅轻紖^(qū),探尋養(yǎng)生文化,體驗崆峒美景。

景區(qū)榮譽 編輯本段

1994年,國務院授予崆峒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稱號。

1995年,中共甘肅省委授予崆峒山“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2001年,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授予崆峒山“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稱號。

2001年,國家旅游局授予崆峒山“國家AAAA旅游區(qū)”稱號。

2002年,崆峒山通過IO9001認證、IO14001質量、環(huán)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

2003年,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組成的第《崆峒山》號特種郵票登上“國家名片”

2004年,國土資源部授予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7年,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授予首批崆峒山“中國旅游文化示范點”

2007年,國家旅游局授予崆峒山“中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

2008年由中國民族報社主辦、新浪旅游頻道授予崆峒山“中國道教文化十大旅游景點”稱號。

2017年,崆峒山奪冠“2017年中國 最吸引人的旅游景點是什么”

開發(fā)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fā)

1994年,崆峒山的正面完工、后山山門建設、加固了崆峒山的正面、后山、香山道路、中臺停車場、桃花坪停車場、修建15個景區(qū)和景點道路、改造架設了供水、供電管線、購買和安裝環(huán)保廁所、建造一個游客咨詢中心、基礎設施,如醫(yī)療急救中心和古董個體戶在臺灣和中國、景區(qū)新增游客安全防護設施和雙語標識、道教和佛教都新建了法隆寺、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有文東宮等35個景點。

2004年建立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崆峒山部分地質遺跡保護措施進一步落實。與此同時,地質災害調查和治理力度加大,地質地貌、巖性、地層時代等基礎研究逐步深入,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受到重視公園內的主要景點基本上由道路直接連接為了引導和保護游客的安全,創(chuàng)建了一個導游圖、警示牌、設置了一個解釋性標志。

2010年,寶中鐵路、隨著西平鐵路的建成,甘肅平?jīng)鲠轻忌降染皡^(qū)與西北其他景區(qū)融為一體在鐵路的幫助下,平?jīng)雎糜萎a業(yè)發(fā)展迅速旅游業(yè)年綜合收入已超過10億元,成為平?jīng)鼋?jīng)濟的四大支柱之一。

2013年,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規(guī)劃報告顯示,規(guī)劃建設總面積約84平方公里,共有58處地質遺跡后來,李俊和其他人證實,這一數(shù)據(jù)應該再增加96件文物在154處地質遺跡中,有95處丹霞地貌和地質構造、在外部動力地質作用下的地層剖面6處,地質災害13處。

保護

2014年崆峒山建立地質博物館,提高了地質公園的科研和保護水平。近年來,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qū)劃已完成并分級、分區(qū)保護。還通過印刷小冊子,普及地質知識,刺激人們 自覺保護地質遺跡的意識。

2015年,太統(tǒng)三三五四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積極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主要調查整個保護區(qū)內古樹名木資源的生長情況、周邊環(huán)境、害蟲入侵等。同時,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宣傳活動,建立健全古樹名木檔案。通過調查,全面摸清了保護區(qū)內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情況,總結古樹名木管護經(jīng)驗,分析古樹名木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對策。

2016年8月30日,泰通—崆峒山保護局森林火險區(qū)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過項目驗收,該系統(tǒng)位于太銅山、后河、在程子等進山入林的主要路口和森林火災易發(fā)區(qū)設置6套視頻監(jiān)控設備,實現(xiàn)監(jiān)控區(qū)域24小時全覆蓋監(jiān)控和系統(tǒng)自動抓拍、錄像和遠程呼叫等,系統(tǒng)可以消除死角、及時發(fā)現(xiàn)火災和動態(tài)監(jiān)測人類活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與地面監(jiān)測巡邏力量相輔相成,對濫獵產生了負面影響、對亂采亂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的現(xiàn)象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查處。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皖南    下一篇 長沙生態(tài)動物園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精品国精品国产久自在,亚洲色欧在线影院,国产av日产亚洲,中文日韩欧免费精品视频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