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米欄
110米欄(110 meters yards)是110米欄的簡稱,屬于田徑中的一個徑賽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在110米跑道上以跑跳的方式跨越10個跨欄到達終點。110米跨欄比賽以團隊形式開始,最先沖過終點線的運動員獲勝。110米欄是男子和女子項目的事件,以及相應的婦女 美國的項目是100米欄。
110米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左右的英國最初叫障礙賽,距離100碼(91.44米)1837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完善了這項賽事,將比賽距離延長至120碼(109.7米)1888年,法國人將比賽距離定為110米。自從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第一屆奧運會以來,110米欄已經(jīng)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10米欄的最高國際組織是世界田徑聯(lián)合會(World sports)該組織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田徑錦標賽(簡稱田徑世錦賽、世錦賽)第一屆比賽于1983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項目起源
越障是人類在長期生產(chǎn)和與自然斗爭中形成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而作為田徑運動的跨欄則是由越障基本功演變而來。大約在1830年,跨欄比賽首次出現(xiàn)在英國最初叫障礙跑,用埋在地上的木支架或柵欄作為跨欄比賽距離是100碼。
1837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完善了這項賽事,將比賽距離延長至120碼(109.7米)
規(guī)則確立
1864年3月5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舉行了第一次錦標賽(Varsity Match匹配匹配)本次比賽還制定了110米欄的第一個競賽規(guī)則。比賽要求運動員保持120碼的距離(109.7米)在賽道上,它跨越了10個42英寸的高度(106.7厘米)第一個到達終點的運動員贏得跨欄比賽。
1888年,法國人在120碼處(109.7米)在此基礎上,比賽距離增加到110米。由于固定欄容易對運動員造成傷害,從1895年開始,固定欄逐漸被可移動的倒T型欄取代,但規(guī)定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允許擊倒三個以上的欄,否則取消比賽成績此外,只有沒有掃除任何障礙的記錄才被認為是有效的,這些規(guī)則一直保留到1935年。
進入奧運
1896年,110米欄成為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個奧運會項目美國運動員湯姆·柯蒂斯(Tom Curtis)以176秒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110米欄冠軍。
在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阿爾文·克倫茨萊因(Alvin Kraenzlein)憑借“跨欄步”技術,以154秒獲得110米欄冠軍。在他之前,跨欄的技術并不完美,運動員也不完美“跨欄”而是前腿繞欄彎曲,所以成績不高。因為克倫茨萊因 他對跨欄產(chǎn)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也被稱為“現(xiàn)代跨欄技術之父”
1907年,美國運動員福里斯特·史密森(Forrest Smithsonian)他將跨欄技術發(fā)展成上身半彎,在1908年奧運會上以15秒的成績獲得冠軍,并創(chuàng)造了110米欄的第一個官方世界紀錄。
1920年,加拿大運動員厄爾·湯姆森(Earl Thomson)發(fā)明了過欄時雙臂領先的技術,利用上身前傾幫助過腿過欄避開身體 的重心升得太高。憑借這些新技術,湯姆森在1920年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上以148秒的成績獲得110米欄冠軍。
1935年出現(xiàn)L型欄桿,逐漸取代倒T型欄桿,沿用至今。L形跨欄的腿面向運動員s的出發(fā)方向,并可以推翻向前與一點阻力,從而減少運動員 跨越障礙的恐懼和危險。
1936年,美國運動員福里斯特·唐斯(Forrest Towns)跨欄技術進行了改革過欄時,他把擺動腿抬得很高,這對跨欄落地的第一步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1936年奧運會上用這種技術贏得了冠軍,然后創(chuàng)造了137秒的世界紀錄。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運動員哈里森·迪拉德(Harrison Dillard)以其“特別突出的盤腿型”跨欄技術幾乎影響了所有后來的運動員他在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了137秒的奧運會紀錄。
不斷發(fā)展
1971年,美國運動員羅茲·米爾本(Rod milburn)在美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3秒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110米欄的新世界紀錄。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米爾本又贏得了13枚金牌.他以24秒獲得冠軍,并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電子計時世界紀錄。
1979年4月14日,美國運動員雷納托·內(nèi)赫米亞(Reinaldo Nehemiah)使用綜合跨欄姿勢到13.在16秒內(nèi)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紀錄。同年5月6日,內(nèi)赫米亞以13秒的成績刷新了110米欄的世界紀錄。1981年8月19日,他在瑞士蘇黎世跑了12英里.93秒,再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成為110米欄歷史上第一個跑出13秒的運動員。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羅杰·金多姆以12.以97秒奪冠,成為110米欄歷史上第二個跑出13秒的運動員。四年后,在首爾奧運會上,金東獲得12枚金牌.以98秒贏得110米欄冠軍。
1993年,英國運動員科林·杰克遜(Colin Jackson)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12.91秒打破110米欄世界紀錄,奪冠。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奪得110米欄金牌,成為第一個贏得奧運會田徑短跑冠軍的黃種人。2006年7月11日,劉翔在瑞士洛桑以12分的成績獲得田徑超級大獎賽冠軍.88秒奪冠,破科林·杰克遜保持了110米欄世界紀錄13年。
2008年6月13日,古巴運動員戴龍·羅伯斯(Dayron Robles)他在男子體操比賽中跑了1287秒在捷克的俄斯特拉發(fā)舉行的田徑大獎賽上,劉翔打破了110米欄的世界紀錄。
2012年9月7日,美國運動員阿里斯·梅里特(Aries Merritt梅里特梅里特)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110米欄比賽中,他以12秒80的成績打破了羅伯斯保持的世界紀錄。
比賽規(guī)則 編輯本段
比賽場地
110米欄比賽場地是一條有10個欄的直塑膠跑道。起跑線到第一欄的距離是13.72米,每個欄間距9.14米,最后一個欄到終點的距離是14.02米。
裝備器材
起跑器
根據(jù)世界田徑比賽規(guī)則,110米欄必須使用起跑裝置。起跑裝置與起跑監(jiān)視器相連,幫助裁判確認起跑是否犯規(guī)以及對起跑犯規(guī)負責的運動員。
全自動終端攝影計時系統(tǒng)
自動終端攝影計時裝置必須從發(fā)令槍開火或經(jīng)批準的類似裝置啟動時開始計時。該系統(tǒng)拍攝的圖像必須與計時系統(tǒng)同步,精確到千分之一秒。
跟蹤性能實時顯示板
顯示板連接自動終端攝影計時系統(tǒng),可同時顯示各組第一名的成績、實時成績和分段成績便于觀眾了解比賽進度和結(jié)果。
欄架
110米欄的標準高度是106米.7厘米,寬度為118至120厘米,最長底邊不得超過70厘米。柱子頂端的橫桿高7厘米,厚1到2.5 cm,頂部橫桿邊緣應光滑,兩端應固定。柱子頂端的橫木應涂成黑白或涂上其他醒目的對比色,兩端為淺色條紋,寬度至少為22.5厘米。圍欄的總重量不得少于10kg。制作欄桿時,欄桿高度的允許誤差為正負3mm。
競賽規(guī)則 編輯本段
110米跨欄跑是泳道分離賽,運動員要自始至終在泳道分離中跑。運動員 跨欄瞬間,運動員的腳或腿不應低于跨欄頂端的水平面。運動員可以觸摸或推倒跨欄,但不得故意用手推倒跨欄或用腳踢倒跨欄。
犯規(guī)處罰 編輯本段
110米跨欄運動員正在穿過跑道、搶跑、跳過其他運動員的跨欄、在過欄的瞬間,他的腳或腿低于欄頂水平面、或者如果裁判認為運動員故意用手推或踢下跨欄,將取消其比賽資格。
主要術語 編輯本段
起跑:110米欄從蹲下開始,這要求運動員以最大的速度和力量開始頂尖運動員一般用7-第八步第一關。
起跨攻欄:110米跨欄運動員的腿分為跨腿和擺動腿。交叉時腿的臀部、膝、腳踝要充分伸展,并與保持前傾的軀干成一直線,即出發(fā)腿與水平面的前角越小越好;此時擺動腿要完全合攏。攻擊跨欄時,擺動腿要完全向前伸展,與地面平齊;跨腿需要恢復和折疊。
過欄騰空:110米跨欄運動員要盡力保證過欄時擺動腿不要太高;唐 不要過早地向前拉跨;過欄后落地的一瞬間,上身依然保持前傾。
落地距離:指的是110米跨欄運動員過欄后到下一欄的距離。這個距離取決于運動員但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確保我們能順利過渡到跨欄跑,這將極大地影響運動員 的跨欄表現(xiàn)。
主要賽事 編輯本段
奧運會
奧運會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由國際奧委會主辦,每四年舉辦一次。自從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第一屆奧運會以來,110米欄已經(jīng)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亞運會
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組織(亞奧理事會)亞洲是最大的主辦地區(qū)、每四年舉辦一次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自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運會以來,110米欄已經(jīng)成為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世界田徑錦標賽
世界田徑錦標賽(簡稱田徑世錦賽、世錦賽)是世界田徑主辦的最高級別的國際田徑賽事它每兩年舉行一次第一屆奧運會于1983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
組織機構 編輯本段
世界田徑
世界田徑(World sports)它是所有田徑運動的最高級別國際組織,其前身是國際田聯(lián)(IAAF)國際業(yè)余田聯(lián)于1912年7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它的總部換了好幾次19121946年位于斯德哥爾摩,19461993年遷至倫敦,1994年6月10日在摩納哥開設新總部。
2019年6月,國際田聯(lián)在摩納哥舉行的第217屆理事會會議上通過了更改名稱和會徽的決議,并同意國際田聯(lián)于2019年10月更名為as“世界田徑(World sports)截至2023年8月,世界田徑協(xié)會共有214名成員,現(xiàn)任主席是來自英格蘭的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
中國田協(xié)
中國田徑協(xié)會是中國田徑協(xié)會(CAA) 的縮寫quot田徑協(xié)會quot是從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各級、從事田徑運動及相關體育產(chǎn)業(yè)的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和熱情、支持和從事全國范圍內(nèi)個人自愿組成的田徑運動及相關工作、行業(yè)性、非營利社會組織;他是中華全國體育聯(lián)合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員(簡稱中國奧委會)管理田徑運動的公認的國家體育協(xié)會;是世界田聯(lián)、ATF及相應國際和地區(qū)田徑組織認可的唯一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田徑活動的合法組織。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