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游泳
馬拉松游泳(Marathon swimming),是對海洋中運動員的要求、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任何泳姿至少游10公里。馬拉松游泳以團隊出發(fā),用時最短的運動員獲得冠軍。
馬拉松游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的英國,當時一個名叫馬修的人·韋伯(Matthew Weber)英國船長成為第一個游過英吉利海峽的人。在199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公開水域”游泳已經成為FINA的正式比賽項目,比賽距離為25公里,而10公里項目首次出現(xiàn)在2000年由FINA創(chuàng)辦的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游泳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比賽距離為10公里。
馬拉松游泳的最高國際組織是世界游泳聯(lián)合會(World Aquatics)該組織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游泳錦標賽(簡稱游泳世錦賽、世錦賽)第一屆世界杯于1973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此外,奧運會、亞運會、馬拉松游泳項目也在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中舉行,如全運會中華民國。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項目起源
馬拉松游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1875年8月24日,一個叫馬修的人·韋伯(Matthew Weber)英國船長來自英國多佛(Dover)碼頭出發(fā),在三艘船的護航下游過英吉利海峽。由于海況惡劣,途中被水母蜇傷,韋伯花了近22個小時才到達法國加萊(Calais)上岸,成為第一個游過英吉利海峽的人。雖然多佛和加萊之間的距離是34公里,但事實上,韋伯 她的游泳距離已達64公里。
1926年8月6日上午7點08分,當時年僅19歲的美國女游泳運動員格特魯?shù)隆delist從加萊出發(fā),用了14小時34分鐘抵達英國金斯敦(Kingsdown)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
正式立項
雖然馬拉松游泳有著悠久的歷史,但FINA直到1991年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才開始參加比賽“公開水域”游泳已經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比賽分為男子和女子兩個項目美國和女人 美國,距離25公里。其中,美國選手查德·亨德比(Chad Hundeby)以5小時01分45秒78秒的成績奪冠“公開水域”第一人 美國冠軍和第一個女子 該項目正式成立后的冠軍屬于澳大利亞人李恊·泰勒-史密斯(Shelley Taylor泰勒泰勒-Smith)成績是5小時21分05秒53秒。
2000年,F(xiàn)INA首次設立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10公里項目首次出現(xiàn)在正式比賽中。結果,西班牙球員大衛(wèi)·麥卡(David Mecca)以及荷蘭球員伊迪斯·范戴克(Edith van Dijk)贏得了男子和女子冠軍美國和女人 美國錦標賽的成績分別是1小時57分10秒50和2小時06分44秒44。
2001年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公開水域”增加10公里項目。男人和女人美國和女人 俄羅斯選手葉夫根尼獲得了首屆世界錦標賽10公里項目的冠軍·貝茲魯琴科(Yevgeny Bates Rudchenko)和德國選手佩姬·布克斯(Peggy jack)兩人的成績分別是2小時01分4秒和2小時17分32秒。
進入奧運
2005年10月27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會議上,男子 美國和女人 10公里公開水域游泳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2008年8月20日和21日,婦女 美國和男人 10公里馬拉松游泳比賽在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最終,俄羅斯女選手拉里薩·伊爾琴科(Larissa Ilchenko)以及荷蘭男選手馬爾滕·范德韋登(馬騰 van der Weijden)各自獲得該項目歷史上首枚奧運金牌,成績分別為1小時59分27秒和1小時51分51秒。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馬拉松游泳被列為游泳項目中的兩個項目。自2016年里約奧運會起,馬拉松游泳被列為水上運動的獨立分項。
比賽規(guī)則 編輯本段
比賽場地
馬拉松游泳一定是在大自然中、開放、在水流緩慢波浪較小的淡水或咸水區(qū)。賽道必須得到FINA的認可,必須提供當?shù)厮|清潔度和水域人身安全系數(shù)的相關證明。賽道任何位置的水深不得少于1.4米,水溫必須在16到31攝氏度之間。賽道上的所有彎道或變向處都必須做好標記,在賽道的所有轉彎處都必須設置用于做標記的船只或平臺,不能阻止游泳者看到彎道。所有用于標記的容器或平臺必須固定,以防止風吹、潮汐和其他運動物體的影響。賽道終點區(qū)域和終點線前的垂直面必須用醒目的顏色標出。
裝備器材
馬拉松游泳運動員可以穿或穿認可的泳衣、泳鏡、泳帽(最多2頂)鼻夾和耳塞,但禁止使用或佩戴任何可能幫助他們提高速度的東西、耐力或浮力設備。所有選手必須佩戴傳感器手環(huán),用于記錄選手的比賽時間,并在成績系統(tǒng)中進行追蹤。
競賽規(guī)則
馬拉松游泳運動員的最低年齡限制是14歲。比賽中可以使用任何泳姿選手不得借助水中固定物體或漂浮物游入,不得有意接觸隨行救生艇或船上人員,不得允許他人下水游泳,不得利用救生艇產生的水流獲利。比賽時你可以原地站立,但不得走動或跳躍。所有參賽者必須在背上和手臂上用防水墨水清楚地標記出他們的比賽號碼。球員可以使用油脂或其他類似的身體涂抹物,但前提是裁判認為這類物質不會過量。
馬拉松游泳比賽是團體出發(fā),運動員在一個出發(fā)平臺上等待出發(fā)信號響起,同時入水。比賽中沒有單獨的選手賽道,所以比賽中允許選手之間的身體接觸。當?shù)竭_終點線時,運動員必須用手觸摸終點線板以結束比賽。在10公里馬拉松游泳項目中,第一名跑者游過終點線后,后一名跑者通常在30分鐘內取得有效成績。未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比賽的選手將被要求離開比賽水域,但裁判可以允許超過比賽時間限制的選手繼續(xù)完成比賽,但他們不會獲得任何積分或獎勵。
犯規(guī)處罰 編輯本段
雖然馬拉松游泳允許運動員之間有身體接觸,但如果是故意的,裁判可以主觀處罰運動員,第一次犯規(guī)會被出示黃牌警告,第二次犯規(guī)會被出示紅牌取消比賽資格。在比賽中,如果一名球員被判紅牌,裁判必須立即宣布處罰,并要求該球員立即離開比賽水域。
另外,如果在馬拉松游泳比賽中有選手搶到了代碼,、行走、跳動、利用護航船 s當前要盈利或者到達終點時失去傳感器手環(huán),其比賽成績也將被取消。
主要術語 編輯本段
泳姿(strokes)奧運會游泳有四種泳姿,即自由泳、仰泳、蛙泳和蝶泳,馬拉松游泳可以用任何泳姿。但是因為自由泳很快、阻力小,所以馬拉松游泳運動員一般采用自由泳。
搶碼(pacing)是指運動員在起跑信號發(fā)出前就開始比賽,屬于馬拉松游泳犯規(guī)。
逐流(Sliding streamline)意思是運動員利用護衛(wèi)艇的水流牟利,這是馬拉松游泳犯規(guī)。
主要賽事 編輯本段
奧運會
奧運會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由國際奧委會主辦,每四年舉辦一次。奧運會分為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馬拉松游泳成為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男子、婦女與健康10公里兩枚金牌。2024年巴黎奧運會,會有男的、22名女運動員分別參加了馬拉松游泳比賽。每個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NOC)每個性別最多可以獲得2個名額。屆時,比賽將在塞納河上舉行,起點將在連接榮軍院和大皇宮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下。
亞運會
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組織(亞奧理事會)亞洲是最大的主辦地區(qū)、每四年舉辦一次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在中國杭州舉行的第19屆亞運會上,馬拉松游泳首次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男子參賽、婦女與健康10公里兩枚金牌。根據(jù)官方時間表,女子 杭州亞運會馬拉松游泳隊、男人和女人比賽將分別于2023年10月6日和7日在重慶市界首體育中心游泳館舉行安,浙江人。
全運會
全國人民運動會中華民國(簡稱全運會)它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主辦,是中國水平最高的體育賽事、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馬拉松游泳成為2013年遼寧全運會首個全民運動項目。
世界泳聯(lián)世錦賽
FINA世界錦標賽是由FINA主辦的最高級別的國際游泳賽事,每兩年舉行一次第一屆奧運會于1973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在199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公開水域”游泳已經成為FINA的正式比賽項目,距離為25公里。2001年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公開水域”增加10公里項目。2023年7月在日本福岡舉行的第20屆FINA世界錦標賽上,有男子參加馬拉松游泳、女5公里和男、婦女與健康10公里四個項目。
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
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是公開水域游泳的最高國際單項賽事,由FINA于2000年設立,每兩年舉辦一次。2000年在夏威夷舉行的第一屆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中,首次設立了10公里項目。
組織機構 編輯本段
世界泳聯(lián)
世界泳聯(lián)(World Aquatics)原名FINA(FINA),國際泳聯(lián)(FINA)1908年7月19日倫敦奧運會期間在倫敦成立。由來自八個國家的游泳聯(lián)合會組成,: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英國、匈牙利和瑞典。它是所有游泳運動的唯一世界性管理機構。自2021年6月以來,在侯賽因·阿爾-穆薩拉姆(Hussein Al Muslim)在主席的領導下,世界游泳在五大洲有209個國家會員聯(lián)合會。
2022年12月12日,F(xiàn)INA特別大會投票并宣布更名“世界泳聯(lián)”世界水上運動),新名稱和標志于2023年1月推出。國際游泳聯(lián)合會自1908年成立以來,一直采用法國聯(lián)邦 國際E de Natation的簡稱FINA經過問卷調查,已經超過70%60的運動員支持改名。
中國游泳協(xié)會
中國游泳協(xié)會成立于1956年,總部設在北京。中國游泳協(xié)會的任務是宣傳和開展大眾游泳和跳水運動、水球等活動,參加國際和全國游泳比賽、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和其他比賽。
世界公開水域游泳協(xié)會
世界公開水域游泳協(xié)會(World Open Water Swimming Lenovo)它是由全世界公開水域的游泳者建立的非政府組織該協(xié)會旨在宣傳和普及公開水域游泳、提高開放水域游泳場館和人員的安全標準。該協(xié)會現(xiàn)任首席執(zhí)行官是美國人奎因·菲茲杰拉德(Quinn Fitzgerald)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