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shù)百科    文化百科    百科詞條   

汝窯

汝窯是我國北宋末年的名窯,專門為宮廷燒制青釉青瓷、哥窯、鈞窯、定窯也被稱為北宋五大名窯窯址為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zhèn)梁青廟、韓莊村一帶。由于汝窯是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學術(shù)界稱之為汝官窯,人們習慣將汝窯生產(chǎn)的瓷器簡稱為汝窯或汝瓷。

汝窯瓷器造型古樸典雅,采用獨特的纏足燒法釉料中加入瑪瑙粉,釉面往往小而開,最后呈現(xiàn)出溫潤的天青釉色,在北宋皇室和上層貴族中備受追捧。由于汝官窯燒造時間只有20多年,傳世文物不到100件,大部分被公共博物館和文化機構(gòu)收藏拍賣市場一旦出現(xiàn),往往會創(chuàng)下天價成交紀錄。

2001年,汝窯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汝瓷燒制技藝也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興起發(fā)展

汝州,汝窯所在的地方,地處中國腹地、在嵩山和伏牛山交替的丘陵地帶,歷史上瓷業(yè)興盛,如北魏的羅京窯北朝至隋唐的安陽相州窯隋代的鞏義鐵匠窯,都曾成功燒制出優(yōu)質(zhì)的藍釉瓷器,其中還原氣氛為鐵[a]燒制的青釉是汝窯釉色的基礎(chǔ),為汝窯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晚唐、五代時期汝州魯山段電窯的茶粉釉和青釉碗、盤、瓶子等實物標本,從造型特征、工藝特征、施釉方法、燒制技術(shù)為宋代汝窯的發(fā)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另外,從天藍色的釉色來看、釉面氣泡分布和“裹足支燒”工藝分析,比如汝窯和晚唐、五代越窯青瓷前后也有傳承現(xiàn)象。宋代汝窯工匠借鑒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吸收了北方定窯的印花技術(shù),繼承了安陽象州窯的釉下雕刻、排樁雕刻技術(shù)與湖南五代時期的越南越州窯、陜西耀州窯“支釘支燒”技術(shù),也可能啟發(fā)你的窯工。

五代末至北宋初,為汝窯初創(chuàng)期。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宋真宗干興年間(1022年)應(yīng)該屬于汝窯燒造階段。這一時期汝窯產(chǎn)品的特點主要是生產(chǎn)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釉色單調(diào),裝飾手法簡單。

北宋中期,汝窯進入發(fā)展期。從宋仁宗天盛元年開始(1023年)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汝窯瓷器數(shù)量迅速增加,同時裝飾紋樣趨于豐富,刻紋多,線條流暢,圖案清晰,釉面光亮,表面片密,工藝精細,打破了早期表面簡單純粹的局面。

建立衰落

汝官窯建立于北宋末年,經(jīng)歷了先選貢瓷,后立官窯的過程。汝官窯遺址梁青廟一帶,釉色豐富、瓷土和地下煤礦資源豐富,附近還有瑪瑙礦自五代以來,這里的陶瓷業(yè)已有規(guī)模。當?shù)亓鱾鳌皬牧呵嗨碌蕉蔚?,一天就能賺一筆(一說進萬萬)民間諺語說明了燒瓷器的好處。由于汝窯的這些優(yōu)點及其優(yōu)良的品質(zhì),它在北宋后期首次被皇室選為燒制貢瓷。

汝窯被選為貢瓷,也與北宋皇室的審美取向密切相關(guān)。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年說“所以首都的計時裝置不進入禁區(qū),但是你可以用你的裝置讓它有芒。南宋的葉堅在《坦齋筆衡》年說“本朝定州白瓷損毀嚴重,汝州奉命制作青窯器。這在陶瓷史上是有名的“棄定用汝”根據(jù)學者的研究,有兩個原因:第一,定州瓷是過燒[b]另一方面,它與宋徽宗和趙霽的審美情趣有關(guān)。宋徽宗信仰道教,道教始祖老子主張戒欲不雕汝瓷 其獨特的天青釉給人一種清淡含蓄的審美體驗,因此受到崇尚道教的北宋上層社會的青睞。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置了官窯,集中了最好的工匠,控制了最好的制瓷原料,專門燒制宮廷取樣的皇家青瓷。

汝窯何時成為官辦瓷窯,學術(shù)界說法不一:第一,在《汝窯的我見》年,陳萬里認為開火時間是在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前后大約20年。首先,葉哲民提出這是在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宣和末年(1125年)大約40年。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判斷結(jié)合了汝窯被選為貢瓷并最終成為官辦瓷窯,專門燒制宮廷瓷器的時間因此,提出汝窯正式成為官窯的時間是在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至宣和末年(1125年)

北宋末年,汝官窯停止燒造。學術(shù)界普遍認為,停止燃燒是由于金人南侵和戰(zhàn)亂,相關(guān)技術(shù)失傳。8]也有學者提出,在宋徽宗政治年間,專門在首都設(shè)窯燒瓷器,稱為“官窯”之后你的御窯就被御窯取代了。汝官窯停燒后,金元時期,民窯窯口繼續(xù)燒制汝窯,但制作工藝較差,做工粗糙,施釉過半,坯體較厚,成為普羅大眾使用的青釉產(chǎn)品。

命名

中國唐宋時期瓷窯常以窯址所在的行政區(qū)劃命名,汝窯以窯址所在的古汝州命名(包括今汝州市、寶豐縣、魯山縣、襄城縣、郟縣專區(qū),治州于汝州市) 汝窯的名稱最早由宋人記載,如《南村輟耕錄》引自南宋葉堅“窯器”條,說“在這個朝代,定州白瓷因癩而無法使用,于是汝州被命令制作青窯瓷器,于是河北唐、鄧、耀州知曉,汝窯第一。

廣義來說,宋代汝州所有的窯都可以稱為汝窯然而,根據(jù)古代文獻和一般學術(shù)慣例,“汝窯”成了一個專門名詞,特指北宋時期為宮廷燒制青釉青瓷的窯,也就是常說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均、定窯中的汝窯也叫汝窯“汝官窯”人們也習慣將汝窯生產(chǎn)的瓷器簡稱為汝窯或汝瓷。

工藝特征 編輯本段

造型

與宋代其他名窯相比,傳世汝窯的造型不如鈞窯、定窯雖富,但橢圓形水仙盆、橢圓形洗、狻猊出香、使龍聞香是汝窯的獨特造型。自從1987年發(fā)現(xiàn)汝官窯遺址以來,出土了許多新型器皿。

汝窯和汝窯傳世去碗器、盤、盤等生活用品,大部分是宮廷所需的藝術(shù)陳設(shè),如青銅般的串三足瓶、戟瓶玉壺春瓶、紙槌瓶、膽式瓶、橢圓形水仙盆、三足洗、三足奩、奉華尊、十瓣葵口碗、葵瓣盞托等。8]17]出土器型則有瓶、尊、盤、碗、盞及盞托、鏤空高足爐、套盒、刻花龍紋缽、渣斗、板沿盆、龍把杯、握柄蓋、蓮瓣紋香爐、獅形配件、龍身雕塑殘件等。17]其中,盤、碗、洗、燈座的腿都是向外翻的,是在模仿同時期的金銀器皿的造型。

古汝窯傳下來的瓷器與出土的汝窯有很多不同的造型。文獻記載,汝窯有很多元素、裝飾較少,這在傳世汝窯中可以得到證實,出土器物表現(xiàn)出雕刻等多種裝飾手法、雕塑、抹灰等,且有大量新穎的類型,如仿漢代銅壺,器身為戟并刻有凸起的獸面。出土文物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傳世文物與出土文物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解釋。

釉面

汝窯以生產(chǎn)青瓷釉而聞名,與其選釉有關(guān),即通過釉中的含鐵成分,在還原氣氛中燒制出包括豆青在內(nèi)的以天青為主調(diào)的青瓷、豆綠、蔥青、蟹青以及月白、卵白等。寶豐梁青寺汝窯遺址出土的大量瓷器多為天藍色,帶有“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說。

對汝窯釉的分析也可以推斷出它的發(fā)展起源。古代華南青瓷胎成分多為高硅低鋁,釉面為低硅低鋁;北方青瓷的胎成分是低硅高鋁,釉是高硅低鋁。據(jù)分析,北方青瓷的汝窯釉屬于高鋁低硅,與大多數(shù)低鋁高硅的北方青瓷釉完全不同,成分與南方越窯為代表的青瓷接近,說明汝窯與越窯關(guān)系密切。

汝窯的釉面往往小而裂,最初是胎釉膨脹系數(shù)不一致造成的缺陷,后來被制瓷工人用來形成獨特的裝飾。因為棋子分的很細,比如冰的裂紋,慢慢旋轉(zhuǎn)物體,在燈光下可以看到釉面冰裂紋,很有意思。開片有“冰裂”蟹爪”鱔血”墨紋”梅花”細碎紋”等名稱?!陡窆乓摗纺?,阿明曹昭描述了汝窯的開窯“宋代是淺藍色,有蟹爪紋的是真的,特別是沒有花紋的。傳世汝窯釉面多為開紋,但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無開片)水仙盆,代代相傳而已。

汝窯最傳奇的釉料就是瑪瑙粉的加入。據(jù)文獻記載,汝窯釉中加入瑪瑙粉,南宋周唐《清波雜志》有記載“汝窯宮禁燒,瑪瑙粉作油(釉),只有為皇家挑回來的,才能賣出去,特別難得。據(jù)化學分析,瑪瑙和瓷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瑪瑙純度更高,往往含有鐵等呈色元素,對釉的顏色有一定作用。此外,宋代汝州盛產(chǎn)瑪瑙,《宋史》年有記載“王靖雯在京西坑冶金公司玩,瑪瑙產(chǎn)于汝州慶陵鎮(zhèn)”寶豐梁青寺汝窯遺址作坊附近發(fā)現(xiàn)瑪瑙礦,證實了文獻記載。

另外,典型汝窯釉中的氣泡很稀疏,需要用放大鏡觀察10倍以上,且大多浮在上層,比較亮,所以稱之為“寥若晨星”

胎體

汝窯瓷器胎體薄,有盤、碗、樽、洗器的器壁和器底幾乎一樣厚,與同時期的其他窯變瓷器不同。輪胎材料為低硅高鋁,含鐵、鈦含量高,所以在氧化焰中燒成土黃色,在還原焰中燒成灰色。汝窯瓷胎顏色為土黃色、灰白、灰色多種。

因為汝窯的瓷器是人工燒制的[c],導(dǎo)致胎質(zhì)不是堅到細膩,而是略松,其顏色頗似人們燒香時落下的香灰,俗稱“香灰胎”另外,胎體內(nèi)有大小不一的氣孔,這是手繪造成的,也是釉面融化快,胎體內(nèi)的水分排不完,卡在釉下的結(jié)果。

燒造

燒汝窯的窯一般是北方典型的倒焰饅頭窯,建在地下,會燒(燃燒室)這個空間與窯房結(jié)合成一個饅頭房。這種窯的優(yōu)點是燒成溫度可達130,033,356℃,可燒還原性氣氛,升溫和降溫容易控制,保溫容易。

據(jù)研究 ,汝窯胎、釉中的鐵含量約為2%燒結(jié)溫度約為1200℃,最終燒結(jié)由合適的還原氣氛控制。根據(jù)尸體的顏色,有學者推測燃燒氣氛可能是先燃燒氧化焰,再燃燒還原焰。

汝窯燒制的最大特點是“裹足支燒”也就是說,釉面包裹在底部而不露出輪胎,而且是支釘制造的因為支釘很小,所以被稱為“芝麻釘”支釘 的作用,第一,是避免器物底部因滿釉裹足而在燒成后粘在燒面上;第二是防止物體倒塌。汝窯有三五個支釘,除了橢圓形水仙盆有六個支釘。汝窯并非全部“裹足支燒”,瓶、盞托、熏爐、碗等器物被發(fā)現(xiàn)燒過底部無釉。

梁青廟汝窯遺址出土了大量匣缽、墊餅、支釘墊餅和其他窯具,其中照明是工匠判斷窯內(nèi)溫度的工具上部上釉,下部不上釉,上部中間有一個圓孔,燒制時可用火鉤從窯中取出檢查。

代表器物 編輯本段

據(jù)故宮博物院編《汝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窯器薈萃》一書統(tǒng)計,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汝窯瓷器傳世90件。其中瓶5件、三足樽2件、三足樽承盤1件、橢圓水仙盆6件、酒盞托盤1件、茶托盤4件、荷花行溫碗1件、碗2件、59件圓形盤子、花口洗4件、橢圓形洗4件、鸚鵡形蓋鈕1件。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和倫敦的大衛(wèi)基金會收藏最多。一些學者認為其中四個是由碎片拼接而成的、殘缺不全、民間收藏或者屬于韓國青瓷的應(yīng)該淘汰。

汝窯青瓷蓮花式暖碗

高10.4厘米,16口徑.2厘米,足徑8.1厘米。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皿造型仿自金銀器皿,形似盛開的蓮花,俯視似十瓣。滿釉,底部有五個支釘標記。這種器具主要用于盛放鍋注入溫水后,壺內(nèi)液體的溫度不易流失,是同類型中唯一的傳世產(chǎn)品。

汝窯青瓷無花水仙盆

高6.7厘米,口23厘米,口16.4厘米,底部水平19.3厘米,底部縱向12.9厘米。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纏足燒,通體青釉,底有支釘六跡胎體略呈米黃色,整個器的釉面純凈無紋路物件的外底刻有乾隆皇帝的一首詩。

汝窯青瓷碟(丙蔡」銘)

高1.5厘米,10口徑.9厘米,底徑8.2厘米。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胎質(zhì)較薄,釉色飽滿,釉粉略呈綠色,底部三個燒點沿邊緣排列,器身布滿片,底部中心刻有“丙”蔡”二字。據(jù)研究,“丙”字是清朝乾隆皇帝收藏的古董分類“蔡”該詞表明此盤曾為北宋權(quán)臣蔡京家族所有。

汝窯天青釉串紋三足罐爐

高12.9厘米,直徑18厘米,底座直徑17.8厘米。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個爐子模仿漢代的青銅模型。直口平底,口徑和底徑差不多,三腳撐著。通體施淡天青釉,光亮光滑,釉面細紋,足端無釉。外壁近口沿處、兩個弦在底部附近凸起,三個弦在腹部中間凸起。傳世的三條腿汝窯爐只知道三個,現(xiàn)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英國倫敦大衛(wèi)基金會和美國辛辛那提博物館。

地位影響 編輯本段

地位

由于燒制時間短,汝窯由政府壟斷,世界罕見它在宋代非常珍貴,被用作禮物或貢品。北宋時,汝窯被惠宗賞賜給蔡京家族。到了南宋,人們已經(jīng)頒布了“近尤難得”的感嘆。據(jù)周覓《武林舊事》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一歲(1151年)宋高宗趙構(gòu)的寵臣張浚向高宗獻禮“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共16件汝窯器物。

歷代對汝窯推崇備至,到了北宋,更是將“汝窯新窯器”和“越州古秘色”不相上下,南宋人燒青瓷更多“汝窯為魁”的說法。明末收藏古玩之風盛行,人們逐漸將汝窯與其他名窯口并稱為汝窯,正如郜璉在《遵生八箋》中所說“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張對《清秘藏》說“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寫于明末《宣德鼎彝譜》年,說“內(nèi)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后來因為柴窯不屬于宋朝,是個謎,后人就省略了,把你、官、哥、均、被評為宋代五大名窯,并將汝窯列為第一,如嘉靖、王世茂在《窺天外乘》年萬歷年間說,“宋代汝州為第一窯,史靜御窯為第二窯。

汝窯也受到歷代收藏家的追捧,最著名的是乾隆皇帝。據(jù)統(tǒng)計,乾隆時期的183首涉瓷詩中,有15首是關(guān)于汝窯的,傳世的汝窯作品不到100件,其中刻有乾隆皇帝御詩的有22首(有一種現(xiàn)象,不同的物體上刻著同一首詩),反映了乾隆皇帝 對汝窯的偏愛。

現(xiàn)當代陶瓷愛好者對汝窯還是很有好感的,每次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都受到熱切的追捧。比如2017年10月3日,一件北宋汝窯的天青釉被洗,傭金超2.94億元,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影響

古代仿燒

汝窯在明、清代官窯廠有正式的仿燒。明代仿燒僅見于宣德時期,常見的傳世型為蛐蛐罐、葵花式洗、雞心碗等,釉色較透明,是汝窯的仿制品“香灰胎”色彩方面,工匠們在景德鎮(zhèn)當?shù)厣a(chǎn)的白瓷泥中,加入了適量富含氧化鐵的紫泥,器皿的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淡淡的知識讓人一看就知道。清代仿燒集中在雍正、乾隆乾隆兩朝有明確記載,《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由于燒成溫度高,釉面光亮、車英不同于北宋汝窯青瓷的半透明乳白色,乾隆曾感嘆“仿汝不似汝”感,并寫詩云“現(xiàn)在景德鎮(zhèn)沒辦法,也是藍寶石色飄來的”,都表示了對釉色的不滿。整體來看,明清御窯廠對汝窯的仿制只是仿釉色,基本不仿器形。

近代仿燒

民國27年(1938年),臨汝縣(今汝州市)蟒川紳士李照光、李少初在茫川沿河店辦了復(fù)興汝瓷廠,有20多個車間,40多個工人,主要生產(chǎn)民用瓷器,還專門建了一個小窯模仿如松窯瓷器幾年的努力,始終沒有成功。

現(xiàn)代汝瓷

現(xiàn)代人模仿汝窯到臨汝縣(今天,汝州市是古代汝州國的所在地)最早。1957年7月,周恩來在全國輕工業(yè)局長會議上指示: “要恢復(fù)五大名窯的生產(chǎn),首先要恢復(fù)龍泉窯和汝窯。臨汝縣汝瓷廠接受了修復(fù)汝窯瓷器的任務(wù)。1958年,汝瓷豆青釉燒制成功。1964年,汝瓷豆青釉產(chǎn)品經(jīng)河南省輕工業(yè)廳審定,基本符合汝窯的特點,可以投入小批量生產(chǎn)。

1973年10月,由輕工業(yè)部投資,在汝州市西北部建立了臨汝縣工藝美術(shù)汝瓷廠,開始了專業(yè)的汝瓷研究和生產(chǎn),當時還僅限于燒制豆青色瓷器。20世紀80年代,天藍色釉、月光釉已經(jīng)修復(fù)成功。43]綜合仿制品是在梁青廟汝窯遺址被發(fā)現(xiàn)后,在汝州發(fā)現(xiàn)的、寶豐、禹州等地有火災(zāi)。43]1998年以來,汝瓷民營企業(yè)發(fā)展迅速,生產(chǎn)規(guī)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當?shù)匦碌慕?jīng)濟優(yōu)勢產(chǎn)業(yè)。但也有陶瓷研究者認為,現(xiàn)代汝瓷工藝仍有待提高,仍存在造型略顯平淡琺瑯渾濁釉色偏藍制造工藝支釘過大或過小等不足,整體與正品汝窯有一定差距。

非遺保護 編輯本段

2001年6月,國務(wù)院公布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5月,國務(wù)院公布汝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編號為Ⅷ-189。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手辦    下一篇 竹雕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精品国精品国产久自在,亚洲色欧在线影院,国产av日产亚洲,中文日韩欧免费精品视频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