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鉆
莫桑鉆是一種合成碳化硅、鉆石模仿品,起源自亨利·莫桑博士。(Synthetic Moissanite)又叫莫桑石、碳硅石,化學名稱叫合成碳化硅,其外表和金剛石相似,常作為鉆石的替代品。也是物理特性最接近天然鉆石的一種寶石。
魔星鉆是莫桑鉆的一種,需滿足D色,比利時切工,F(xiàn)L/IF凈度等級的莫桑鉆才能稱為魔星鉆。
莫桑鉆最初是由歐美海外公司投資4500萬美元開發(fā)、研究,1998年6月推出的專利產(chǎn)品,2016年其專利保護已到期,世界各國都在生產(chǎn)莫桑鉆。其化學成分為SiC,近于無色,折光率2.56-2.69,色散0.104,雙折射率0.043,硬度9.25,密度3.22克/立方厘米。
市場說魔星鉆通常是指比利時魔星鉆,比利時魔星鉆沿用傳統(tǒng)鉆石加工流程,采取最先進的比利時切工切割,因此比重上更接近鉆石,臺面看上去和鉆石般深邃迷人,更不會出現(xiàn)泛白的情況,可以說比其他進口莫桑鉆更勝一籌。
基本介紹 編輯本段
莫桑鉆又名合成莫桑鉆、合成碳硅石(化學成分SiC),色散0.104比鉆石(0.044)大,折射率2.65-2.69(鉆石2.42),具有與鉆石相同的金剛光澤,“火彩”更強,比以往任何仿制品更接近鉆石。是由北卡羅來那州的C3公司制造生產(chǎn)的,已擁有世界各國生產(chǎn)莫桑鉆的專利,正在向全世界推廣應用。?
歷史起源 編輯本段
五萬年前,一顆隕石劃破長空掉落在亞利桑那州,在地表形成巨型隕石坑,深570英尺,直徑達一英里,沙漠里也散落了一些隕石殘骸。
1905年,國際上以莫桑(moissan)的名字命名這種新寶石,作為henri moissan對莫桑石科技研究貢獻的榮譽。莫桑寶石十分稀有,只能在極端環(huán)境下才能找到,例如隕石,地幔巖石,甚至要小鉆石中的夾雜物中提取。
100年后,北卡羅麗娜實驗室首次運用高科技研制出了裝飾用的大顆莫桑寶石。
2013年,莫桑鉆顏色達到寶石級H-I色,并由唯鉆會引進中國市場。
2016年,進口莫桑鉆以“Forever one系列”達到D-F無暇顏色,壟斷高品質莫桑鉆市場。同年國際上研發(fā)專利到期解封,全球開始紛紛投入莫桑鉆的研發(fā)中。
2019年,比利時Square Silicone歷時三年培育出真正的D色無暇極白魔星鉆,并將運用成熟的比利時鉆石工藝運用到魔星鉆上,打造出無論是屬性還是外形都與鉆石極其相似的極白莫桑鉆,成為高品質莫桑鉆的代表。
性質特征 編輯本段
顏色 無色、藍、綠、黃綠、黃色 晶系 六方晶系
硬度 9.25
光澤 玻璃,次金屬光澤
條痕 灰綠色
透明性 透明至不透明
密度 3.218 - 3.22g/cm3
顏色
顏色決定莫桑鉆的黃白程度。莫桑鉆色澤共分為11個級別,依次分別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莫桑鉆越透明,G-H色肉眼幾乎感覺不到顏色的存在,J色往后越黃。
凈度
莫桑鉆屬六方晶系,可結晶到2-3英寸的柱狀晶體,部份材料可做到IF級 (Internally Flawless) 內無瑕級(鉆石內無含物,只有極輕微的瑕疵,通??捎赡ス馊コ淮蟛糠趾铣商蓟鑾в?/span>白點組成的細白線狀內含物,檢測多為微瑕級VS或瑕疵級SI。其內含物方向約與桌面大致垂直,互相間不完全平行(有幾度的差距);極少數(shù)有暗色金屬球狀物。
重量
莫桑鉆比重為3.22(鉆石3.52),約比鉆石輕8.8%-10%左右。按圓鉆的標準車工,當直徑為6.5mm時,鉆石一般重量為200mg(即一個克拉)。而按標準車工制作的6.5mm圓形的合成碳化硅,重量只有160mg(80分)多一點。
優(yōu)勢
莫桑鉆的內部結構、數(shù)值、外觀都與鉆石驚人相似,縱使用鉆石筆檢測,也會被判斷為鉆石,難以分辨。但莫桑鉆卻能夠比鉆石閃耀得更明亮,火彩更為驚艷,同時價格只有鉆石的1/10。
莫桑鉆的火彩能顯得如此異常美麗,皆因其晶體的物理、化學和光學屬性。這種合成寶石擁有非常高的折射率2.65-2.69(鉆石的為2.42),色散指數(shù)0.104(鉆石的為0.044)和光澤率20.4(鉆石的為17.2%)。
同時,莫桑鉆擁有9.25的摩氏硬度,僅低于鉆石10,比其它寶石都高,高硬度使它不宜被刮花和開裂,能永久保存下去。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