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
斑羚是哺乳綱偶蹄目的??苿游飳偕项M無門齒和犬齒的??苿游?,(學名:Naemorhedus goral):體形較小,平均體長1000毫米左右,肩高約510毫米。頜下無須。具足腺,無鼠蹊腺。雌雄兩性均具角,角長128-150毫米,橫切面呈圓形,二角由頭部向后上方斜向伸展,角尖略微下彎。
斑羚冬季交配,翌年夏季產(chǎn)仔,每產(chǎn)1仔,偶產(chǎn)2仔。
外形特征 編輯本段
體貌
斑羚
毛色
斑羚體毛豐厚,冬季絨毛甚發(fā)達。體毛一般為棕褐色,個體間有些差異,有的為深灰色,有的為棕褐色,整個身體的底絨均為灰色。背部具不太長的鬃毛,在背中央自枕部、頸部一直到尾有一條黑褐色帶。額部、領(lǐng)部及喉部棕黑色,頰部及耳背面棕灰色,耳內(nèi)白色,耳尖棕黑色。尾基近灰棕色,尾端部及長尾毛呈棕黑色。四肢的毛較長,腿毛可達蹄上。
頭骨
斑羚頭骨較窄而高,腦顱在頂骨處向下發(fā)展,使整個頭骨后部向下彎。額骨與枕骨間形成一近直角的角度。雙角在額骨后部兩側(cè)向后上方伸出,在骨角的外面套生有由表皮形成的角質(zhì)角。鼻骨不十分長,呈三角形,前端銳尖,后角嵌入額骨。淚骨為上下窄、前后寬的長方形,其前上角與鼻骨的三角形頂角相接。上頜骨側(cè)面觀也似一上為頂角的三角形,其頂角與鼻骨頂角接近。前頜骨較短,其上端背緣與鼻骨相隔很遠。腭骨腹面中央骨縫處,尤其是后部有明顯的向腹面凸出的縱同嵴突。
牙齒
斑羚的齒式為:0.0.3.3./3.1.3.3.=32。上頜無門齒和犬齒。第1前臼齒較小,其余2枚前臼齒稍大,齒面由兩個縱向的月牙形齒突組成。臼齒大于前臼齒,齒面由2對月牙形齒突組成,最后1枚臼齒后緣具1縱棱。除第1枚前臼齒外,各頰齒在唇面由月牙形齒突的尖角處向外突形成齒側(cè)面的縱棱十分明顯,因而在第2、3前臼齒后緣各具1縱棱;臼齒因具2對月牙形齒突,故除前后各具1縱棱外,在齒中部兩月牙齒突交接處另具1縱棱。下頜的3對門齒、1對犬齒均集中于下頒前端。犬齒緊貼門齒且形狀相似。犬齒與前臼齒之間具較大的間隙,其長度相當于下頰齒列長的一半。第l前臼齒小,齒面具l縱向棱,其余頰齒相似,惟最后一枚臼齒后端突起棱發(fā)達,呈一小葉狀。
棲息環(huán)境 編輯本段
為典型的林棲獸類,棲息環(huán)境多樣,從亞熱帶至北溫帶地區(qū)均有分布,可見于山地針葉林、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但未見于熱帶森林中。常在密林間的陡峭崖坡出沒,并在崖石旁、巖洞或叢竹間的小道上隱蔽。
特別善于攀巖,多棲息于遠郊區(qū)縣較高的山地森林,尤其喜歡棲息在其他動物與人類難以攀登的石砬子上,有的斑羚在一面為緩坡另一面為懸崖峭壁的山頂棲息。秋冬喜歡在向陽處,而夏季常在林下棲息。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一般數(shù)只或10多只一起活動,其活動范圍多不超過林線上限。性情孤獨,喜歡單獨活動,或者結(jié)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陽光充足的山巖坡地曬太陽,夏季則隱身于樹蔭或巖崖下休息,其它季節(jié)常置身于孤峰懸崖之上。
多在早晨和黃昏覓食活動,一般在固定的范圍內(nèi)。極善于跳躍、攀登,在懸崖絕壁和深山幽谷之間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縱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澗也安然無恙。視覺、聽覺極為靈敏,叫聲似羊。受驚時常搖動兩耳,以蹄跺地,發(fā)出“嘭,嘭”的響聲,嘴里還發(fā)出尖銳的“噓,噓”聲。如果危險臨近,則迅速飛奔而逃。
斑羚一般早晚覓食,以各種青草和灌木的嫩枝葉、果實以及苔蘚等為食。吃食后到山谷溪流去喝水,白天隱蔽在視野開闊而又離取食地點不遠的地方休息。為選擇適宜的采食場所,常有季節(jié)性遷移,但在一處棲息較穩(wěn)定,甚至排糞都在一個地點,有時堆積糞便達10多厘米厚。斑羚所吃食物全為植物,一年四季因環(huán)境中食物有變化而不同。早春到5月以林間的苔草等為主,夏季以羊草、蒿等草本植物及胡枝子等灌木的樹葉、嫩枝芽為食,冬季以干草和樹木的嫩枝及苔蘚地衣等為食。
繁殖方式 編輯本段
斑羚的繁殖力較差。一般幼獸到1.5歲時達到性成熟。秋后到初冬為發(fā)情期,妊娠期約6個月,次年4-6月產(chǎn)仔,通常一胎產(chǎn)1仔,偶有2仔,幼羊慣稱羔羊,幼稚態(tài)很短,產(chǎn)下后幾個小時就可站起來吃奶,哺乳期約兩個月。壽命約十年左右。
分布范圍 編輯本段
分布于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斑羚在中國分布較廣,從東北的黑龍江、吉林到華北的河北、內(nèi)蒙古到陜西、湖南、浙江、福建及西南的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地區(qū)房山、門頭溝、昌平、延慶、懷柔、密云、平谷等區(qū)、縣的山區(qū)均有分布。
種群現(xiàn)狀 編輯本段
斑羚棲息于森林中,由于過去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導致適宜斑羚生活的棲息地不斷喪失,生存空間日益縮減、分割,這是主要的致危因素。自1972年起,國家主管野生動物的有關(guān)部門已把斑羚列為保護動物,但因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當?shù)孬C民依然大量捕殺,這是造成野生種群日漸稀少的另一原因。
保護級別 編輯本段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發(fā)現(xiàn)記錄 編輯本段
2022年7月6日,在位于河南靈寶的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西棗香口海拔1350米處,一只斑羚出現(xiàn)在坡地的草叢中。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